U8国际



      新闻动态
      Company Profile

      联系方式

      广州U8国际医药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员村二横路8号101房
      邮箱:1953818983@qq.com
      全国服务热线:13533888805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集采后,医药人的3种选择 2021-04-06
      摘要 :集采后 ,医药人的3种选择

      集采后市场巨变,医药人还有哪些选择?

      外企称集采为VBP,一个洋气的称呼至今让外企医药人不寒而栗 。药品集采对外企医药人影响至深,很多外企人始料不及的被裁员、转岗和离职,这就是中国集采的威力 。 至此,中国集采会更加猛烈,更有力度影响每一个医药人,不仅是外企。


      1 值得我们深思的集采逻辑

      1、低价值的淘汰趋势 从2019年底开始,每次集采结果发布,都会有一种媒体声音会以惊悚的标题开篇 ,类似“降价98%,继续获益患者”,给读者感受是如果降价不够,难以体现集采患者获益的成果。参加集采就需要大降价 ,所有药品将开始激烈的价格战。 也有另一种无力呐喊的媒体声音 ,例如“药品降价98%,这是买药送瓶子,还是买瓶子送药 ?”“最高降价98.5%,专家称一毛也没涨。”
      这种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政策主管部门对医改政策落地的决心未改,另一方面是医药人对集采认知仍不足 ,二者的差距才会出现此场景。 而集采之后,紧接着就是企业的产品线重组,集采中标的产品 ,企业要裁员;集采未中标的企业更要裁员,对广大医药人来说 ,踩到集采线就是死穴。 集采结果是,淘汰了大批 “低价值”药品。 2 、药企洗牌会持续进行 中国目前仍有6,000家左右医药企业真实运营,大部分都属于仿制药企业,甚至连国内头部药企也以仿制药营收为主。
      药企洗牌持续存在 ,大鱼吃小鱼,最终具有核心价值的仿制药核心向大厂转移。
      中国集采之王齐鲁医药可谓首屈一指,集采总计中标23个品种 ,第四批集采中,齐鲁制药依然保持稳、准、狠的报价风格 ,7 个品种纳入集采,6 个品种中选且报价降幅均超过 80%。 集采结果是大厂将吃掉大部分市场份额 ,而且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最终将小厂踢出局 。 3 、无奈中的被动选择——专利悬崖 集采帮助中国医药行业自我净化,仿制药属于低价值产品,世界各国都不例外。在美国,份额20%的创新药占据80%的销售额,80%份额的仿制药只有20%的销售额,这符合经济学理论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低价值应该设定低价。 在中国 ,过期专利药或是仿制药一直定价高,仿制药厂可以保持较高利润 ,这也是药厂不愿意转型创新的一个理由 ,仿制药厂认为,自身生产仿制药已经具有一定经验与优势,认为仿制药在一定时期会有其特殊价值和地位。 时代不同,低价值背后涵义也各异。从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 ,能仿制国外原研药品的药厂,属于行业佼佼者。改革开放后,尽管依然是生产仿制药,但是国门刚刚打开,能广泛仿制国外原研药品 ,解决中国患者就医用药需求,这是一种潮流,也是药企承担历史责任 。
      时至今日,内外部环境均发生较大变化,中国GDP世界第二,体育 、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中国品牌的名片在升级,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代表一种高价值,一种潮流文化。而仿制药大国而非强国的标签,与中国国际形象极不匹配,避之唯恐不及。 降价背后是中国医药工业飞速发展的刚性需求 ,通过降价实现药品专利悬崖 ,腾笼换鸟,推动中国制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占有一席之地,这将是政府主管部门的愿望 。 集采结果是政府帮助药企转型,在中国实现专利悬崖,无论国外还是外企,均无例外。

      2 医药企业面对集采的“长短之策”

      1、本土企业分阶段应对集采。
      短期之内,企业需要研究集采政策 ,短期内进行集采研究与应对,力争集采中标 ,增加销量 ;在没有中标集采的地区探索非中标产品的销售模式。
      辉致大部分药品未中标,仍然可以保持高增长 ,除了其产品品牌力之外,就是其对非中标集采营销模式的成功探索 。 在中长期 ,企业可以建立覆盖多个治疗领域的产品组合,与集采产生最大关联,同时开发带量采购模型,其中最核心就是定价模型 ,通过定价模型力争将价格逼近中标线 。
      我们看到 ,同一品种,不同企业报价差异较大 ,报高价与低价不仅是企业成本考虑,这与企业定价模型测算能力相关。最终,通过规模效应提升企业整体效率,缩减成本。 2、本土药企专注于提升价值
      价值提升将是中国仿制药企未来转型的必经之路。通过创新药研发不断强化本土药企价值,本土药企首先要确定核心聚焦领域,在该领域形成一定领先优势 。
      中国创新药研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通常机会性地获得研发资产,或者充分利用其他公司的研发基础工作来相对经济地开发产品 。
      有几种做法:
      一种是投资海外获得积极临床数据的化合物 ,一般为临床研究2阶段 ,不过较早期介入临床研究或并购,以降低投资风险 。
      第二种是避开跨国企业研发的优势领域,找到一些空白点,例如海思科在麻醉领域研发1.1类新药环丙泊酚。
      第三种是对相对成熟的疾病研发产品 ,这类药物一般是me-too,一般常见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领域最终竞争力不大,例如信立泰的1.1类新药信立坦。 我们暂且称为该类研发为初级价值提升,更高级的价值提升需要企业在研发各个环节赢得竞争,需要从企业研发实验室改革着手 ,提高研发管理能力,这将涉及基础研究,靶点筛选以及临床试验设计和执行。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部分企业已经通过具有完全创新药品在中国商业化,已经开始初步全球化的商业运作,这一点值得参考百济神州。

      3 集采对医药人选择上的影响

      面对集采 ,医药人将面临降维、分流和转型等选择 。
      1、降维选择:
      仿制药企业低成本运营将成为一种需求,除了原料成本不能再降,人力和企业运营成本将持续下降。
      而在仿制药企业中,相对薪资较高的人员将存在降维生存的挑战,例如第一批高薪加入仿制药企业的职业经理人 。另外,本身薪资相对较低的仿制药企业人员,亦可能长期面临无法升职加薪的局面。 2、分流选择:
      仿制药企业人才分流也是一种趋势。在仿制药企业人才不愿意降维,那么在职业选择中都会优先选择创新药企,而非仿制药企。据一家国内药企HR反馈 ,90%离职人员均流向创新药企 。 3、转型选择:
      医药人离开医药行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与过去医药人的稳定不同,如今更多医药人愿意选择高增长领域或行业,在医药相关领域如基因检测 、医学美容 ,特殊医学营养等领域涌入大量医药专业人士。
      另外,也有一部分高端人才向人力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总之,集采对医药人影响不亚于对药企的影响。目前还打算跳槽的医药人大多选择避开仿制药企。 医药风云变幻,集采将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而这种标志深深影响每一个医药人 ,但是价值导向将可能长期存在。
      全国服务热线 :13533888805


        XML地图